• “蓝领健康科普”——心肺复苏&AED普及培训

    如何做好第一目击者 心肺复苏&AED普及培训


    • 这些年我们经常看到类似的新闻:前国足队长张恩华心脏骤停猝死,年仅48岁;台湾演员高以翔在节目录制过程中突然昏厥,后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,被诊断为心源性猝死,年仅35岁;出租车司机猝死车内;马拉松赛场上屡屡发生选手猝死的情况。猝死事件的频发引发社会的热切关注。

     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,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,居全球之首。然而,我国目前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%,远低于发达国家15%的平均抢救成功率。

      为进一步普及心肺复苏技能的理论知识,指导蓝领劳动者学会使用AED除颤设备,提升自救互救能力,5月10日下午,由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主办的“蓝领健康科普活动——“如何做好第一目击者 心肺复苏&AED普及培训”科普讲座(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,项目编号:19DZ2331000),在顾陈路715号沈杨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,80余名蓝领劳动者参加了此次活动。




      本场《如何做好第一目击者 心肺复苏&AED普及培训》科普讲座邀请上海医疗急救中心副主任医师、培训中心培训导师叶继主讲。叶继主任是美国心脏协会认证基础生命支持课程(BLS)、高级生命支持课程(ACLS)的主任导师,美国心脏协会培训中心TCC(协调员)、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院前急救与灾难救援学组委员,曾多次参加各项国际重要会议和重大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,接诊各类病患1.5万余人次,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数十例,复苏出院3例存活至今。


      叶继主任说医学上素有“黄金四分钟”的急救原则,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,患者脑组织就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。越早实施有效心肺复苏和使用AED进行除颤,患者存活率越高、愈后情况越好,因此第一目击者能够开展急救是非常关键的,公众若能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,就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悲剧的发生。

      讲座中,他演示了心肺复苏技术和AED除颤设备的使用方法,以及如何观察周围环境、判断是否丧失意识、有无自主呼吸、如何人工呼吸等。





      蓝领劳动者们逐一对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和AED除颤演练,随后在叶继主任的指导下,纠正了操作中的错误。

      上海市预防医学会以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科学素质为目标,开展蓝领劳动者急救知识技能的普及培训,让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多一分保障,参会蓝领劳动者们纷纷表示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能,以后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周围人。




      • 上一篇:视频演讲赛百花竞放,感染防控秀上海风采——上海赛区选拔赛颁奖仪式
      • 下一篇:“蓝领健康科普”—灾难逃生自救